研制基础
“狮”战斗机,是以色列以F-16为蓝本设计出来的一款轻型战斗机。F-16为军事爱好者所熟知,是第三代战斗机中极为优秀的一种轻型多用途战斗机。80年代,美空军雷鸟飞行队的F-16在北京南苑机场进行了精彩表演,当时对歼-7、歼-8都还觉得很希罕的中国空军指战员深深的为之震撼。而“狮”式是以色列以F-16为基础的重大改进型号,其三角翼加鸭翼的气动布局,使得“狮”机动性远优于采用大边条的F-16。为减轻重量和增强隐身能力,机身采用22%的复合材料。机身空重5900千克,最大起飞重量18400千克。可见载重能力之优秀,载弹量达7200千克,而F-16A最大载弹量为6500千克左右。
“狮”采用四余度数字电传飞行控制系统,电子系统相当先进。但后来由于美国的限制,以色列被迫放弃这一计划,转为购买F-16战斗机。经过种种沟通谈判,以色列同意将“狮”的部分关键技术提供给中国,作为新型战斗机的蓝本,这与当时中以大范围合作的情况相吻合。值得注意的其他背景是我国从某些友好国家得到了F-16战斗机、多种米格系列战斗机等,从而对其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和试飞,对于研制也有一定推动作用。同时美国还曾经给予我国少量关键部件的样品,据称其中包括了两套美国第三代战斗机的发动机核心机,后来成为了我国涡扇发动机的研制基础。
艰难起步
“十号工程”在1984年正式立项,由成都飞机制造(集团)公司具体负责。88年10月在确立以“狮”为蓝本后,研制转入全面研制阶段,传闻命名为“8810”工程。在此之前,成飞在中国航空工业界的地位和实力远不如沈飞,但由于沈飞有歼-8系列在手,新歼的任务自然给了成飞。
根据网络资料显示,当时外方与中方均采取了极为严格的保密措施。例如,中方人员不得前往外方国家,中方科研结果送到外方国家,经进一步研究后,将下一步的结果送回中国。外方提供设计软件,但售价极为高昂。
成飞在具体方案研究上,确立了符合世界第三代战斗机潮流的整体设计思想和气动布局。同时充分运用国内前期预研攻关和大量的技术储备,推行符合世界潮流的设计思想和和技术管理方法,制定了全机各系统自上而下进行综合设计,自下而上进行综合验证和试验,各大系统都必须由总体设计单位综合的研制总思路。这些重要的技术措施,对保证歼-10战斗机研制成功、提高我国航空技术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。在启动研制后,强化了歼-10项目的工程管理,要求工程全线实行设计技术状态动态管理和跟踪控制。在项目推行可靠性、维修性、可测试性、设计技术和故障闭环管理,对研制进行全过程分阶段控制管理,控制质量水平。此外,为了控制歼10的重量,还专门成立了一个重量控制委员会,全力研究减重措施。
至今工程已有十几个年头了,期间成功挫折交替出现。1994年11月,美国NBC电视台公布了一些间谍卫星图片,宣称是在阎良飞机城上空拍得,“十号工程”首次公开曝光。还有报道称1997年,台湾情报机构报道一架歼-10原形机坠毁,称事故的原因是线传操纵系统故障。当然,歼-10的首飞实际上远远晚于这一时间。欧洲EF-2000因为线传系统的问题延误了两年的时间,“鹰狮”也因此掉了两架。总的来说,歼-10本身的设计问题并不大,但配套的各种部件的研制进度,则因我国整体工业水平的拖累而严重滞后,这一问题至今仍然是歼-10的致命伤。
左边是流传得最开,同时也被认为最早的一张歼-10图片,图中李鹏同志在听取航空工业部部长林宗棠作汇报。这上面的模型其中一个是歼-8Ⅱ的某种型号,另外一个被认为是歼-10。能让李鹏同志认真研究的,自然不是普通模型。图中歼-10模型是典型的翼身融合加鸭式布局,模型有明显的可调节式进气锥。西方的推测认为,这反映了歼-10战斗机的作战任务与“狮”不同。“狮”是以战场遮断为主,夺取制空权为辅;而歼-10则相反,强调兼顾低空缠斗和高空高速的不同需求,为此采用了可调式进气道结构以满足更大范围内飞行性能的要求。但是,这幅照片是最初的一个歼-10方案,真正研制出来的10号并不是这个模样。
歼-10开始研制不久,即遭到重大挫折:政治风波导致发动机等关键部件无法引进,而自行研制的发动机远远赶不上进度。根据刘华清将军的回忆录,这一困境几乎令歼-10下马。刘华清将军写道:“为新歼击机的研制问题……约请有关专家领导开了两天座谈会……我发现,我们走了一条外国人很难相信的设计路子:发动机和飞机同时设计,而且方案很复杂,先用引进的发动机造出样机试飞,然后换用国产型号的发动机试飞。我想,如果从国外买不到合适的发动机怎么办?如果自己的发动机设计制造不出来怎么办?一旦出现波折,经费在哪里?什么时候才能装备部队?……方案不理想,但已经骑上虎背,只能往前跑了。”最后的决定是,“新歼击机的研制方案不变,把所有能拿到手的新技术都掌握运用上,先飞上天,就是胜利。确实有风险。经费问题由几家抬,要向管理要效益。”此时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,歼-10一直面对的最大的困难昭然若揭:我国航空工业的落后现状直接影响了新歼击机的研制工作。
令人哭笑不得的是,在2007年歼-10公开后的部分访谈中,不知道笔误还是其他原因,某些刊物竟然“引用”专家的话,声称歼-10的原型机已经用上了国产涡扇-10A发动机,实在是有违历史事实。
在进入90年代后,世界局势的变化对歼-10战斗机的研制产生了巨大影响。刚开始时,歼-10是一个中西“亲近”的项目。随着天安门事件、苏联解体的发生,中国没有了从西方获取技术支持的途径,于是再次转向俄罗斯寻求技术支持。其中最为主要的项目是在引进消化西方先进战斗机发动机,进而研制国产发动机的尝试遇到挫折的情况下,先行引进俄罗斯AL-31F发动机作为应急之用,以便歼-10项目能够进一步推进下去。
歼-10原型机与左图模型相比,体积必然有所增大,以容纳更多的燃油、设备等,因为象F-16那样小的歼击机无法满足中国空军对单机作战能力的迫切需要,“狮”则较为合适;采用扭转切尖三角翼,可能具有主动气动扭转的设计;进气口扩大,形状改为类似EF-2000的矩形,有利于提高机动能力;放弃原有垂尾设计,增大翼面,改善纵向操纵性;采用S形进气道,降低发动机的雷达反射回波。据信新的歼-10原型机01号于96年试飞。据公开报道,1998年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中,有一项目是“进气道斜板伺服加载测控系统”,并注明用于“十号工程”进气道斜板控制系统的加载试验,是十号工程项目中的八项重大试验备之一。由于采用了计算机控制、速度补偿等先进的控制结构和多态的控制方式,高精度地实现了与飞行状态相一致的气动载荷谱的加载。报道称“该系统的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,为十号工程的型号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。”可见歼-10的进气道也包含了相当高的技术含量。
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歼-10战斗机原型机图片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